減重的訣竅無他,「少吃多動」而已。

#前言
自從2020年初達到我體重的顛峰84公斤,我開始努力的飲食控制和運動,如今終於回到66.2公斤了。這五年的期間,我深刻的體會到,其實只要做到「少吃多動」就能減重,不過要長久維持下去,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並且養成習慣、融入生活才行。
 
#熱量赤字
體重的增減不離能量守恆定律,只要「平均」攝取的熱量比消耗的少,體重自然就會減輕。因此不用勉強每天都達到熱量赤字,即使偶爾吃大餐熱量有盈餘,之後再消耗掉就行,所以也不要有壓力。
 
#基礎代謝率
器官維持運作所耗費的能量即為「基礎代謝率」,這是每天至少會消耗掉的熱量,只要在一些網站上輸入自己的條件就能算得出來。一個簡單的做法是先把每天攝取的熱量控制在基礎代謝率之內,再視當天的活動量適度增加攝取量。對於平常沒有在運動的人,其實只要吃兩個正餐就差不多接近基礎代謝率了,所以不吃早餐和宵夜也是個好方法。
 
#額外消耗熱量
在「運動」和「日常生活」方面加強也能消耗掉不少熱量。運動的強度愈高,單位時間內能消耗的熱量就愈多,網路上有一些資料可以做參考,而如果有運動手錶則會更直接。跑步可以用每公斤體重每公里消耗一大卡來估計,而走路則要少算一些。日常生活方面,能站就不要坐,即使在原地也能抬腳踏步,而能走路或騎腳踏車就不要騎機車或開車。把握機會在生活上多消耗一點熱量,累積起來也是相當可觀的。
 
#食物的選擇
了解各種食物的熱量是很重要的,有時我會利用包裝上標註的熱量來學習,遇到不確定的也可以上網查。建議選擇原型食物,其熱量密度比加工食物低,飽足感因而較高。另外也要注意烹調方式,比較「油」的食物熱量必然較高。即使是蔬菜,如果看起來油亮亮的,熱量也可能要多加100-200大卡,所以少吃油炸或煎的食物熱量就會少很多。還有別忘了,湯也是有熱量的,吃料就好,湯不要喝太多。
 
#避免肌肉流失
因為減重的過程必然會伴隨肌肉量的減少,如此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,所以不要操之過急,平均每天的熱量赤字500大卡就好。另外也要注意「蛋白質」的攝取,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1-1.5g,並且多做一些肌力訓練,這樣肌肉才不會流失太多。
 
#寫日記
為了提醒自己,我每天起床如廁完都會量體重,並且即時記錄運動內容、攝取的蛋白質量,以及攝取和消耗的熱量,如此就能隨時知道還剩多少額度可以吃。因為我沒辦法算得很精準,所以寧可飲食攝取的熱量多算一點,而運動消耗掉的熱量少算一點,這樣才能確保有達到赤字。
 
#心中的一把尺
因為開始重視熱量,也意識到每天能攝取的熱量是有限的,所以我盡量會選擇健康又有飽足感的食物。而美食當前,我會捫心自問:「是否真的那麼想吃?是否值得多跑幾公里來抵銷熱量?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就盡情享用吧,畢竟心理健康也很重要;相反的,寧可餓肚子,也不要把額度浪費在那些不會讓人怦然心動的食物上。不過比起減重,我更不希望浪費食物,所以我還是會把餐桌上的剩食清光光,之後再努力把這些熱量消耗掉就行了。
 
#結語
不要操之過急,只要有意識的攝取和消耗熱量,讓平均達到赤字,如此一來體重就會慢慢下降。不過想瘦得健康還是要搭配運動,並且要吃夠蛋白質,才不會流失太多肌肉,反而變成「泡芙人」。